首页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最新资讯

从“杨威女儿在家上学”说起:4个理由,要慎重考虑“在家上学”

时间:03-16 来源:最新资讯 访问次数:364

从“杨威女儿在家上学”说起:4个理由,要慎重考虑“在家上学”

最近几天,网上“杨威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成为网友讨论的热点话题。其实,无论是 "在家上学"或是升级版的“上私塾班”,已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有过类似案例,只是当年的网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这类事情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而 “杨威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之所以上了热搜榜,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杨威的名人效应。至于如何看待“杨威双胞胎女儿在家上学”这件事,众多网友也是见仁见智,看法不一,呈现出两极分化。有支持这一做法的网友,代表性意见是:“有孩子根本不适合大班教学,自己学不了也影响别的孩子,为啥强行捆绑?”“不应该强制,应该让当事者有选择权,毕竟接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不能用地域否定接受教育的权利。”当然,也有反对这一做法的网友,代表性意见是:“没有同龄人一起成长的环境对人三观的影响特别可怕,结局基本上都不乐观。”我个人倾向于支持后者网友的看法。我自己本身就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但我从来不会冒出“让孩子在家上学”这种念头,家长的责任之一就是紧密配合老师,最大限度地把孩子的潜力给挖掘出来。基于以下四种原因,我认为让孩子“在家上学”或者是上脱离主流教育的“私塾班”的做法,总体上是弊大于利。01 从现实角度来观察实施这一教育模式的后果区别于传统教育,不管是"在家上学"还是升级版的“私塾班”,都属于一种非传统教育的模式。因为某些现实原因,比如一些家长有满足孩子个性化教育的诉求,或者说是因为一些家长对传统教育理念产生不满,想从体制外教育得到自己想要的教育,从而这些非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这些家庭的青睐。有一些对传统教育模式极其“不感冒”的家长,他们为了追求心中的某种教育理念,宁愿放弃孩子的学籍,也要把孩子送到那些打着各种名号的“私塾班”上学。更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比学校老师教得更好,自己干脆利落地接过了孩子的完整教育任务。实际上,在很多年前,我就曾经接触过有这方面特殊教育需求的家长,他们当初义无反顾地把孩子送到类似“私塾班”这样的“学校”,对孩子是抱着很大的期望。那么,这些孩子日后是否真的就培养成才了呢?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好多年过去之后,这些特殊“学校”并没有如愿培养出人才,反而有被教“废”了的趋向,这使得当初那些非常坚定的家长们最后纷纷选择退出,重新把孩子送回正常学校。但遗憾的是,因为这些孩子在之前已被耽误了好多年,他们即使回到正常学校,也大都无法适应,完全跟不上节奏,与主流教育严重脱节了。02 从孩子全面教育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稍有教育常识的人都知道,孩子的全面发展不只是包括课本知识的学习,更包括很多课本之外的社交技能、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家上学可能会让孩子失去与同龄人互动交流的机会。教育实践证明,孩子在单一的、封闭的家庭环境中难以获得全面成长。再者,家庭教育在资源配备和教育质量上也难以与成熟的公共教育体系相提并论。诚然,现在传统教育或有这样或那样的教育问题,但从总体上来看,一所合格的学校都有固定的教学大纲、专业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完整的教育评估体系等。相比较而言,大多数普通家庭往往难以复制这样的基础教育环境,家长即便有心想把孩子教好,也可能因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局限而力不从心,导致孩子的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会耽误孩子的正常发展。更何况,没有哪个家长是全才,做到既深谙教育理念和儿童心理学、又精通语数英体音美等具体学科,这样的“六边形战士”在现实中几乎找不到。此外,让孩子“在家上学”,还存在着一个潜在的风险:和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不同,质量不好可以返工,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那些经济实力雄厚、家境显赫的家庭有财力和人脉为孩子兜底,或许可以抵消和承受教育失败所带来的风险,而这种风险却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03 从教育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教育部曾经明确叫停“在家上学”,类似“在家上学”并不符合义务教育法的要求。根据法律规定,所有 适龄儿童都必须接受国家统一实施的义务教育,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权利保护,也是对父母法定职责的明确。这也意味着,家长无权单方面决定孩子的教育方式,比如不让孩子正常上学,特别是在没有获得相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04 从教育模式的普遍性、推广性和公平性的角度出发可以很明确地说,杨威家所实施的这种“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并不具有任何的普遍性和推广性。这是因为,这种教育模式对家长的教育素养有很大的要求,家长再能干,也不可能样样都会,所以不得不请老师相助。可如果请一般水平的老师,那还不如让孩子到学校,起码师资水平有保证;可如果请名师,对家长的财力又是一个极大挑战,大部分家庭在经济上都难以承受。这种“在家上学”的做法还可能进一步加剧教育的不公。“在家上学”往往需要家长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双职工家庭或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显然是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可能会在社会层面上造成更大的差距。综上所述,在特定情况下,尽管“在家上学”“上私塾班”的模式为孩子提供了似乎更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但从上述四个角度考虑,这种教育模式在当前阶段仍然是弊大于利,并不符合绝大多数孩子的教育发展需求,即使有所谓“成功”的例子,那也只是个例,并不具有任何的普遍性意义。结语教育是一项涉及未来几代人的重大事业,我们在尊重家庭在教育模式上选择的同时,也要确保遵循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符合孩子的教育发展需求,以及最基本的教育公平原则。“在家上学”等教育模式或许适应极个别家庭中孩子的特殊需求,但它终究不是万能钥匙和灵丹妙药,对于绝大多数孩子而言,传统的学校教育仍然是他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对学校来说,所要做的,就是要以生为本,不断优化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学校所能提供的最优质的教育。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

标签 : 最新资讯